交汇点观察从两会报告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点”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要素聚合、携手并进,新质生产力在大地点燃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近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陆续进入两会时间,2024年经济成绩单也相继出炉。2024,长三角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未来又将如何持续书写好长三角一体化新故事?
联动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上海城市经济规模进入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江苏GDP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浙江GDP增长5.5%左右;安徽GDP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
过去一年,经济稳中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制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江苏制造到江苏“智造”,2024年江苏新增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安徽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突破千万台,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升至全国第3位,新开工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48个、比上年增加36个,制造业投资增长13.3%、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过去一年,抢抓风口,多地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继2024年8月上海与昆山开通全国首条低空空中载客航线,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长三角就试飞或开通了多条低空载客航线,涉及苏州、南通、无锡、合肥、芜湖等多地。观光旅游、快递物流的相关运用也在不断铺开。上海、江苏、安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打造“天空之城”。
过去一年,“轨道上的长三角”频频“上新”,增强区域发展活力。2024年12月,长三角首条连通江浙沪两省一市的高速铁路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过去与上海联系不方便,高铁开通后,交通优势愈发凸显,将推动吴江与上海产业链创新融合发展。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被沪苏湖高铁吸引而落户吴江的,公司总经理康爱旗告诉记者,上海有许多与公司合作的下游企业,现在乘坐高铁只需20多分钟就能到上海,稳定、高效。
在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长三角地区正加快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随着时空、行政等诸多壁垒的打破,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区域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紧扣创新,共筑新质生产力高地
创新,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近几年,长三角“创新之花”结出硕果累累——
上海制定实施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产业协同、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18个重点合作事项加快实施。共同设立长三角基础研究基金,成立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推出18项制度创新成果,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正式投用;
截至目前,江苏牵头组建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1+4”算力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84项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80项重点任务;
浙江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成功轮值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推动居民服务“一卡通”等10件实事落地见效;
安徽牵头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攻关项目7项,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持续深化,省际毗邻地区合作提质升级。强化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协同实施,安徽联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让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强强联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显著。长三角这三省一市关系更紧密,综合实力更强。
聚焦新质生产力,长三角地区正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关键技术突破,培育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紧扣创新,加强协作,长三角一体化正以蓬勃的生机创造更多可能。
区域协调,让一体化发展可观可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在这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如何继往开来,持续推进一体化?
在今年的两会上,各地纷纷提出各自工作重点。其中,围绕“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关键词的发展谋划频频提及。上海提出积极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中心建设;江苏提出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沿江特色先行段示范段建设,强化与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对接。安徽提出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效能。
发展路径之外,一些更为具体的任务正在被更精细地勾勒。
上海提出深化落实改革授权事项,加快方厅水院、上海示范区线等项目建设;江苏提出,持续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强化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功能,增强苏锡常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推动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浙江提出,推动“轨道上的长三角”、数字长三角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加快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建设进度。
而更宏大的蓝图,可以从半年前发布的一份文件中窥见一斑。
2024年7月25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共计9方面、165项重点任务,为长三角地区未来几年工作重点明确“路线图”和“任务书”。《计划》不仅包括深化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远程虚拟窗口跨省通办模式,创新跨省“一件事”集成服务;也包括了深入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医疗检查检验互联互通互认。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长三角示范区内已有531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926家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9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8条跨省公交累计发送乘客超384.6万人次。网上跨省通办事项超3500项,累计办件量达11.6万件。
近日,海关总署也发布了多项措施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其中便提到了协同地方政府持续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并探索“白名单”跨区域互认,促进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可以预见的是,在2025年,长三角居民的生活将变得更方便。
从产业到民生,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蓝图,正日益展现出其生动而详实的实践图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燕钰王心婷
- 上一篇:股票行情快报:尤夫股份(002427)11月25日主力资金净买入464.87万元
- 下一篇:没有了